以愛相繫之三  :    收容    包容                      温錦榮

近日的難民潮,成千上萬乘坐偷渡船隻穿過地中海與阿得裡亞海不斷進入沿海歐洲國家,再從陸路轉乘火車進到歐洲各國,引來此等國家的政府及民間很大困擾,一來基於人道要收容這些難民,但又怕他們不斷湧來會增加承擔壓力,各國於是你推我讓,民間亦分成應該與拒絕收容兩種群眾,他們正在擾嚷,偶爾就發生偷渡船海中沉沒,全船幾百人葬身怒海,最初震驚,但同類事發生多了,人心也漸趨麻木了,直至最近兩名小孩,三歲與五歲,屍身被沖到沙灘上,他們在海中掙紮時最後的遺言: 「爸爸!  請不要死! 」,最後是自己死了,留下哀痛的爸爸。照片傳開,舉世震憾!各國為難民潮因此再牽熱論,原本拒絕收容的群眾也轉軚了,於是匈牙利的數千難民在火車站廣場上大擾大嚷,務要乘火車進入中歐北歐等國,結果他們都得償所願,即使上不到車,只要邊境容許,他們徒步二三百公里行過去也願意 。直至最近,匈牙利政府態度又趨強硬,在邊境 設欄嚴防難民通過,引至雙方發生衝突。

有人發現這些難民,就以上述兩小孩連父母一家四口來說,是要付上港幣三十五萬才可上船的,是他們海外的親人付欵,本想給以一條生路,怎料卻送入怒海。偷運難民的集團,比販賣毒品軍火的還要厚利,所以就不理死活,一隻船載越多人越好,而且再多一兩張小孩伏屍海灘的相片,帶來的效應對他們反而更有利。這樣無疑是鼓勵他們更積極不顧人命去做。

更有人憂慮: 這些來自非洲的難民大多信奉回教,長遠而言,深恐他們與歐洲人結合,其配偶(特別是女性) 及下一代就會變成回教徒,會影嚮歐洲悠久的基督教文化。筆者幾月前從德國回來,某日在法蘭克福廣場上,一隊來自韓國的聖樂團,衣著上白下黑,樸素整齊,帶有樂器,在一所古老小教堂前站好隊形,正準備向當街群眾唱聖詩,就在他們團隊前不到十米處,有中東回教徒站在一箱子上大聲呼喊一些侮辱基督徒的話,樂團唱多久他就發議論兼大喊多久,幸好仍能相安無事。另一日來到舉世聞名的科隆大教堂,這座前後經過六百多年(中間停頓建造三百年) 才建成的巨無霸, 我們入內參觀完,出來看見一位神父手提奉獻箱站在大門口,靜靜的,無奈的注視著幾位中東的青年人,用大教堂前給遊人站立的廣場當足球場踢球,遊人只好避之。德國的難民政策較寬鬆,但國內卻少見回教寺,在法蘭克福街上有不少中東人及商店,卻難見大鬍子載小帽子的男士,更不見蒙頭遮面全身黑袍的回教女士,這與澳洲有很大差別,聽說德國政府對這方面是有限制的,政府出於人道去收容,也為自己國民的信仰而有適當的措施,以基督徒來說,應該也要愛回教徒,卻不是要愛他們的信仰,但不受他們影嚮並非就拒之千里,反要把福音傳給他們,這才是真正的收容與包容,聖經說: 你們從前遠離上帝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 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弗2:13-14) 這大底是我們從愛心出發而 應有的立場和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