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與聖工 溫錦榮
今年教會主題的前四個字是「承傳聖工」,是牧長執事同工經多番商討所決定的,主要是針對頌恩堂的當今現況及將來遠景作考慮的,「興旺福音」常為許多教會所主張,我們也不例外,至於「承傳聖工」特被我們重視,相信弟兄姊妹已意會到原因。
我們應感謝神,雖然頌恩堂有許多年超六十歲的肢體,甚至被外人稱為老人教會,但神卻不斷增補年青的一代,他們精神奕奕,充滿朝氣,這便提供了一個隱定、過渡、接棒的平臺,讓上一代的經驗、技巧、智慧、心靈結晶不會隨暮而去,反得滿有活力的下一代承接,並得以發揚光大,各在神的家盡一分力。所以年齡的差距不應是限制。
另一點,頌恩堂是一個華人而又國/粵雙語的教會, 而且會眾來自東南亞諸國,即使中國大陸,已有來自不同省份和鄉村的肢體,我們的講臺除了採用雙語,甚至周刋亦印成繁/簡兩體的文字,就是為了適應不同的需要,回想初代教會的成員,除了加利利的猶太人,也包括了外邦人和移居各地講不同方言的猶太人,但他們都是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 一神,屬神國的子民,所以承接聖工的肢體,須認識及面對頌恩堂這現況。曾聽一位已回天家的老姊妹說: “我雖然不懂講國語,但我完全聽明白國語,因為每主日都聽翻譯講道,多年後便自然聽懂了。〞這是很好的例子,說明主日講道無意中提供了一個學聽雙語的機會,所以國粵語肢體不要用語言各自分類成堆,反要儘量彼此交通,能兼併國粵語當然最好,否則,只要聽得懂對方所說,即使仍說自己語言,交談就無困難,聖工多時要與其他肢體交接,所以語言的界限我們是要打破的。
關於聖工的承傳,許多教會都有一套完整的、系統的門徒訓練,簡稱「門訓」,無論基督教期刊,學術性書本或網頁都提供許多前人的經驗及寳貴資源,教導如何栽培一個信徒,由洗禮加入教會後,對真理的完整認識,生命價值的重整,信仰生活恒常習慣的養成,逐步加入服事,慢慢承擔更重的任務,這都要經過一段不短的時日,且受指引,鼓勵、觀察及評估,若屬靈的生命跟不上服事,舊我的生命就在服事中露出來,這對其本人及教會都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