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客人生 温錦榮
人常說「人生如過客」,這觀念似乎使人感到反正是過客,就無需把握今生,所以不一定被年青人所接受,是的,他們大好青春,精力旺盛,正是成家立室,大展鴻圖壯志的時侯,擺在面前的有無限精釆,這種積極人生觀是值得鼓掌的,但人總有年老的一日,聖經告訢我們: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 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 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 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90:10) 。這卻是年長者那「過來人」的體驗,既實在又值得我們參考。
論到過客人生,我們教會多年來亦接待歡迎過不少過客,他們多來自中國大陸、台灣、東南亞諸國,甚至美加紐等地,有的是基督徒,有的卻未信耶穌,他們或探親短留,或等候領證長居,逗留期中參加了我們的主日聚會,後來信主受洗,作了基督徒,有的留在本教會,有的各散東西,歸回原居之處,亦有的只聽聽講道,畧體驗一下教會生活,然後悄然離去,不留痕跡,這也是我們教會的過客。
人生真的是那麽飄浮無定嗎? 不是的,聖經把我們的軀體常比作「帳棚」,在古代近東,帳棚是今朝架搭,明日拆御,作牧人商旅可以沿途搬遷的居所,它的特性是「短暫、無定」,聖經着意提醒我們: 今生是不恆久的,叫人不可只看重一時,反要放眼千秋,寄意永恆的事。
保羅一邊織帳棚為生,一邊到處傳福音,他深明此理說: “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上帝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我們在這帳棚裏歎息,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好像穿上 衣服。”林后5:1-2) 他要指出: 基督徒在地上的一生,表面上雖和常人無異,亦難免勞苦歎息,而且軀體亦會日漸衰老凋殘,正如帳棚要拆毀一樣,但基督徒所盼望的是上帝那永存的房屋。那是信徒常說的: 「天家」,是天父上帝為信徒所預備的一個「永久的家鄉」。那裡再沒有勞苦歎息,沒有疾病衰老死亡,也不用等候簽證才可獲得「身份」,只要人願意接受耶穌基督做救主便可以了,信了耶穌的人,在「天家」裡不再是一個過客,無論留在澳洲或歸回原居地,他成為上帝家裡的人這個「身份」是永不改變的, 所以人應襯着今生仍在,相信耶穌,接受他做救主,領受天父所賜那永恆的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