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行:行善不喪志             張偉強傳道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基督徒也不例外。我們跟隨主走在窄路上,有時會風光明媚,但大多時候,會遇上各樣的困難試探、拒絕冷漠、甚至傷害和攻擊。這一切容易使人灰心喪志,難以堅持下去;又或困難持續,看不見前景便容易放棄。然而保羅提醒我們:「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6:9) 首先,保羅並沒有用「你們」的字眼,而是「我們」。他沒有避諱置身事外;他在主裡的經歷與我們一樣,同樣有灰心喪志的日子,故此他以「我們」作提醒。若基督徒真的只是個人面對試探及困難,確是淒酸,叫人難過。然而,所有在基督裡敬虔度日的信徒,都會面對同樣的困難。彼得晚年對試探和攻擊有深切的體會。他的回應是:「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仇敵魔鬼,如同…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因為知道你們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彼前5:8-9) 所以肢體間雖有面對不同困難,仍可彼此安慰、激勵和代禱。我們並不孤單、也不應灰心…

(二)「我們行善…」若我們所作是善事、是合乎聖經和真理的教導,就是基督藉著我們的善行彰顯,不論結果或別人回應如何,還是值得去作,不宜隨便否定和放棄。基督徒行事為人,概括地有三方面。1)擇惡而行,一般敬虔愛主信徒會不肖去作;2)冷漠地不為善也不行惡。那信徒等同於白活在世,沒有甚麼意義貢獻,浪費上主賜予生命和才幹;3)忠心行善,不可灰心這是基督徒唯一的選擇。中國人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傳道者智慧地表示:「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因為日久必能得著」(傳11:1)。主應許我們:「凡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故此,即或行善沒有收到預期的果效,仍堅持。主會賜下驚喜和鼓勵。信徒只須走在主的心意和認可中就夠了。

(三)信徒或會遇上「以惡報善、以怨報德」的人和事,在漫長試煉中便容易喪志。昔日大衛躲避掃羅,逃到非利士人中,為求自保裝瘋,在這困景下仍「禁止舌頭不出惡言…不說詭詐的話。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詩34:13-14)在新約保羅有同樣的提醒:「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羅12:14) 「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林後1:5)。既是這樣,我們為何要灰心呢?

最後「我們行善,不可喪志」是神的命令。世上人和事確教人失望,我們對別人、對自己、甚至對教會也會灰心,但只要神叫我們「不可灰心」,我們就沒有理由灰心。主比甚麼都大,這是祂的命令。祂吩咐我們行善,也叫我們與人為善,祂必然會供應能力和恩典。人給我們的幫助實在有限,但主親自表示:「我兒,不可灰心!」,這安慰比甚麼獎賞來得重要。在此與各肢體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