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比利亞海的提問」 張偉強傳道
在提比利亞海的黎明時分,復活的主再次向門徒顯現(見約21章)。這是主與門徒的約定(可14:28; 16:7)。為何主要門徒返回加利利,而不在耶路撒冷與祂相見?當日主被釘後,門徒四散,對大部份門徒來說,耶路撒冷是他們對主「忠誠」切底失敗被埋葬的墓穴;而加利利海卻是門徒對主蒙召、委身開始的表徵。主確實體恤和撫就門徒,讓他們在自己熟習和曾經委身的環境下,適當地面對和處理自己過往的輭弱及挫敗,特別是因離棄主所產生的悔疚和自責。主對門徒的愛和呼召,一直沒有更改。相反,改變的是門對徒對主的忠誠及委身。信徒經常高估自己,滿以為憑著努力,堅毅的意志,在跟從主的道路上就可以勇往直前。這樣的想法,在風和日麗的日子還可以,一旦面對困難和打壓,即或門徒領袖的彼得,亦難免倒下一蹶不振。是的,離了主,我們不能作甚麼。
主三次公開地向彼得提問:「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約21:15)。彼得亦三次回答:「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好明顯,主是刻意地向彼得提問,以抵消他在大祭司的院子內三次對主公開的否認。主的提問可能不惜傷害彼得的自尊,讓他在公開場合感受尷尬和羞愧。然而正是這樣,彼得在日後服侍中,才能坦然和毫無遮掩地宣稱「…你們各人要悔改…叫你們的罪得赦…」(使2:37-38) 因為彼得也是如此在眾人及主面前悔改,經歷主的饒恕。另外「…這些…」,希臘文的意思可指「事物」或「人」。若是前者,可指「打漁舊業」、「漁獲」及「打漁工具」。而後者的意思似乎更適切。主的是意思是:「你比這些門徒愛我更深嗎?」主的提問,指向彼得過往愛與人對比的「自誇」的情況。彼得曾向主自詡:「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太26:33)。感謝主,經歷失敗三次公開否認主的彼得,已徹底悔悟。不再吹噓自己能力,也沒有與人對比。相反謙恭地再三表示:「主阿,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他承認這位全知的主,對自己的瞭解認識,遠超越自我認知的局限。
最後,主沒有稱彼得為「彼得」(磐石的意思),可能因他的表現,與這名不相配。主要彼得面對自己的局限,以致可以重投主的帶領;沒有自我局限的認知,西門仍是西門,不可能變為彼得,仍活在自己舊我的性情、能力、自負的失敗中。 在主前坦誠認罪悔改,彼得可以重新開始及被委任—「你喂養我的羊」(約21:15-17),超越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感謝主,衪是慈愛的,跟隨主不論在任何光景,「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4:16) 五旬節後彼得,能重新侍立在主面前,建立教會,成為結實的「堅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