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 馮國良長老
新年。王安石差不多一千年前寫了一首詩,詩名“元旦”,如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顧名思義,這是一首寫新年的詩。王安石這首詩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是因為他當時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對新政充滿信心,所以反映到詩中就分外開朗,就像 “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可是仔細看下去,卻發現詩中提到的盼望和當時的風俗都很迷信。舉幾個例子:爆竹是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然後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桃符也是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位山神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驅鬼。到了五代期間,人開始在上面寫字,慢慢演變成為今天的春聯。從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人人都盼望新年有一個新的開始,可是這個盼望,不是人憑自己的力量就可以達到的;一定要靠外來的力量(他力)。但很可惜的,我們的祖先依靠的他力,都是一些人云亦云,道途聽說的迷信。
感謝主,早在二千年前,耶穌基督就已經給了我們一個去舊迎新的秘訣。聖經很清楚的宣告: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看哪,舊事已過,已經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原來神愛我們愛到一個地步,在創世以前就揀選了我們。聖經說“這一切都是出於神”是完完全全的恩典。因為“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所以“他借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所以,我們(可以)做基督的使者”。
是的,我們在基督裡,已經是新造的人。既然我們有這個新的地位,我們就應該有新的視野,有新的看見;更重要的,我們要有新的生命,因為神要我們在這個世界裡作鹽作光,更要作他的使者。
我聽過一個見證。某一個教會要換天花板,有人要白色,有人喜歡黑色。雙方都不要妥協,最後天花板是一半黑色,一半白色。更荒唐的是,喜歡黑色的會眾都只坐黑色那邊,揀選白色的會眾當然只坐白色的那一邊。這個見證成了外幫人的笑話,令神的名受損;也令教會,特別是教會的領導成為被世界取笑的對象。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都是新造的人嗎?讓我們的生命見證我們不再是一個個“唯我獨尊“的舊我,而是一群能夠“看別人比我強”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