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與家庭                     梁傳道

基督徒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常會犯一個錯誤,就是將屬靈生命與實際的生活分開,這也使人對基督教信仰產生誤解,以爲它只是一個精神上的宗教。但事實上,基督信仰雖然超越,但卻是與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息息相關,正如聖經所說:“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徒17:27)。所以基督的信仰不但體現在我們個人的生命中,而且也進入到我們生活的家庭裏。那麽,一個基督化的家庭會有哪些特徵呢?

  • 耶穌是主

在基督徒的家中,通常會見到各種有關信仰的擺飾,其中很流行的就是“耶穌是我家之主”。因著基督成爲家庭之主,信徒對主的順服和信靠,神將各樣的恩典和祝福也臨到信徒的家中。一個以耶穌為主的家庭,便是對神的敬畏,箴言說:“少有財寶,敬畏耶和華,強如多有財寶,煩亂不安”(箴15:16)。這提醒我們,家庭的祝福不是錢財的多少,而是是否擁有從神而來的平安;耶穌曾對門徒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 (約14:27)。以耶穌為一家之主,也就是讓神應許的平安進入我們的家庭。                                                                                                                                                                                                                                                                                                                                                                                                                                                                                                                                                                                                                                                                                                                                                                                                                                                                                                

  • 彼此相愛

一個基督化的家庭,除了有主的平安,還有神愛的同住。雖然人間有愛,但人的愛與神的愛不同;人的愛是有條件的,也很有限。但聖經告訴我們,神是愛的源頭(約一4:7),耶穌在十字架的受苦、犧牲及無條件的愛,被稱為長濶高深的愛,而且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弗3:18-19),一個愛主的家庭,有神愛的同住,可以共同認罪,互相包容,互相接納,彼此相愛。聖經說,“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箴15:17)。正如歌中所唱,沒有愛的家庭,便失去溫馨,了無生氣;但一個被主愛充滿的家庭,卻可在愛和恩典裏,彰顯主的愛,切實地彼此相愛

  • 作主見證

二千年前,當耶穌道成肉身,來到這世界時,曾對門徒說,“我來,是要叫你們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基督化家庭的特徵就是生命的見證。首先,一個愛主的家庭,會以基督為榜樣,妻子順服丈夫(弗5:22);丈夫愛自己的妻子(弗5:25),在婚姻上爲主作美好的見證。其次,基督家庭作兒女的要在主裏聽從和孝敬父母(弗6:1-3);而做父親也會尊重子女,並以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兒女(弗6:4)。基督化的家庭,父母與子女若留在神的心意裏,將享受神為家庭預備的和諧,成爲衆人的祝福。另外,基督家庭弟兄姐妹間的關係,也因主裏的慈愛所顯出的信心、敬虔和愛心(彼後1:5,7),成爲家庭的祝福,見證基督美好的生命。

教會的後新冠展望                              楊炳宗長老

    感謝神!因新冠疫情的改善,自八月底開始,教會已局部開放讓弟兄姊妹返回教會參與實體崇拜。雖然暫時仍未能全體返回教會聚會,但我們指望在未來的數月中,當疫情繼續得到控制,限聚措施得到放鬆時,我們便可以讓更多弟兄姊妹在主日返回教會參加崇拜。我們指望這一日的來臨。

    在過去的半年,教會轉到網上敬拜,團契和查經小組轉在網上聚會,實屬非不得已,總比完全取消教會聚會好得多。起初實有些擔心,因這改變從來沒有,恐怕弟兄姊妹亦不習慣 ;尤其是年長的,對他們來說,可能更要克服一些技術性的困難。但感謝神,弟兄姊妹很快就適應了。教會大家庭能在網上,雖不算理想,仍能見面和一同敬拜神、聆聽神的話。

    雖然在不久將來,我們將會步入後新冠的時期,但神在這新冠疫情給我們學到的功課,對教會的運作很可能有長遠持續的影響。

    其中最重要的功課,是了解到教會並不限於四幅牆之內,教會超越教會的建築物,教會最重要的是人,不是建築物。不見了那麼久,我相信我們懷念的是弟兄姊妹,多於懷念教會的建築物。而且,無論在教會中、或在家中,我們仍可以與弟兄姊妹一同敬拜神。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在井旁的對話中,說「時候將到, 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 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約4:21, 23)。新冠使我們打破了敬拜必須在教會的執著,使我們知道無論在那裏,敬拜神的條件是以心靈和誠實去敬拜。保羅在哥林多後書6:16說「我們是永生神的殿」,而且神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因我們有同一聖靈內住,我們就是神的殿,故此真正的敬拜,不在乎地點,而在乎心靈和誠實。

    那麼,對我們的應用是甚麼呢?我相信教會即使在後新冠或以後,仍應保持同時有實體和網上的即時敬拜,讓一些因身體不適,年長體弱的,實際上有困難的,甚至在遠行或在國外的弟兄姊妹,也能同步一同參與敬拜和團契。

    另外,我們也見到在網上的週六早晨禱告會,有眾多穩定的參加者,相信其中原因之一是網上聚會免除了交通上的不便,這也方便了使更多弟兄姊妹能參與。至於查經班和團契,同樣的方便,尤其是晚上的聚會,也可吸引一些晚上不方便到教會的弟兄姊妹參加。網上的英語班,也能吸引從未曾到教會的朋友,也可撒福音的種子。

    所以對後新冠期的教會來說,我們應適當的在有需要的地方使用我們已習慣了使用的科技,使教會能服事和接觸更廣泛的群體。新冠對這世代的人,是百年不見的挑戰,影響著整個人類社會、人與人的交往、經濟、民生、和生活方式;也使人更感無助、無奈、孤單和失去安全感。但耶穌基督的福音,在這後新冠和後現代的環境顯得更加重要,因只有福音能重建人的心靈,重拾神給人應有的形象,和給人有真實和永遠的盼望。教會就是福音的管家,我們責無旁貸,求神使我們成為福音的出口,給人帶來安慰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