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的後新冠展望 楊炳宗長老
感謝神!因新冠疫情的改善,自八月底開始,教會已局部開放讓弟兄姊妹返回教會參與實體崇拜。雖然暫時仍未能全體返回教會聚會,但我們指望在未來的數月中,當疫情繼續得到控制,限聚措施得到放鬆時,我們便可以讓更多弟兄姊妹在主日返回教會參加崇拜。我們指望這一日的來臨。
在過去的半年,教會轉到網上敬拜,團契和查經小組轉在網上聚會,實屬非不得已,總比完全取消教會聚會好得多。起初實有些擔心,因這改變從來沒有,恐怕弟兄姊妹亦不習慣 ;尤其是年長的,對他們來說,可能更要克服一些技術性的困難。但感謝神,弟兄姊妹很快就適應了。教會大家庭能在網上,雖不算理想,仍能見面和一同敬拜神、聆聽神的話。
雖然在不久將來,我們將會步入後新冠的時期,但神在這新冠疫情給我們學到的功課,對教會的運作很可能有長遠持續的影響。
其中最重要的功課,是了解到教會並不限於四幅牆之內,教會超越教會的建築物,教會最重要的是人,不是建築物。不見了那麼久,我相信我們懷念的是弟兄姊妹,多於懷念教會的建築物。而且,無論在教會中、或在家中,我們仍可以與弟兄姊妹一同敬拜神。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在井旁的對話中,說「時候將到, 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 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約4:21, 23)。新冠使我們打破了敬拜必須在教會的執著,使我們知道無論在那裏,敬拜神的條件是以心靈和誠實去敬拜。保羅在哥林多後書6:16說「我們是永生神的殿」,而且神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因我們有同一聖靈內住,我們就是神的殿,故此真正的敬拜,不在乎地點,而在乎心靈和誠實。
那麼,對我們的應用是甚麼呢?我相信教會即使在後新冠或以後,仍應保持同時有實體和網上的即時敬拜,讓一些因身體不適,年長體弱的,實際上有困難的,甚至在遠行或在國外的弟兄姊妹,也能同步一同參與敬拜和團契。
另外,我們也見到在網上的週六早晨禱告會,有眾多穩定的參加者,相信其中原因之一是網上聚會免除了交通上的不便,這也方便了使更多弟兄姊妹能參與。至於查經班和團契,同樣的方便,尤其是晚上的聚會,也可吸引一些晚上不方便到教會的弟兄姊妹參加。網上的英語班,也能吸引從未曾到教會的朋友,也可撒福音的種子。
所以對後新冠期的教會來說,我們應適當的在有需要的地方使用我們已習慣了使用的科技,使教會能服事和接觸更廣泛的群體。新冠對這世代的人,是百年不見的挑戰,影響著整個人類社會、人與人的交往、經濟、民生、和生活方式;也使人更感無助、無奈、孤單和失去安全感。但耶穌基督的福音,在這後新冠和後現代的環境顯得更加重要,因只有福音能重建人的心靈,重拾神給人應有的形象,和給人有真實和永遠的盼望。教會就是福音的管家,我們責無旁貸,求神使我們成為福音的出口,給人帶來安慰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