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如何看“知足”?(取自愛神家園 20208月部分正文)

談到知足的問題,我們常常會問一句話,你對你所擁有的感到知足或滿足嗎?很多人的回答或許是:不知足。因為人活一天就會面對自身欲望的牽引,這種欲望使人有一種不知足的態度,無論是金錢的追求,還是工作的追求,以及對待兒女的要求,都會呈現出還想要擁有更多、更好、更優秀。

在聖經裡面,知足一詞被提及有19次之多。知足是一種態度,是對自身價值的認可,傳道書中談到,人的勞碌都為口腹,心裡卻不知足。也就是說關鍵在於人的內心如何,如果內心出現問題,那麼外在的行為也會隨之錯謬。很多時候人的不知足是因為心靈的空虛,雖然肉體得到的飽足,但心靈沒有指望、沒有盼望,更沒有喜樂,心靈的缺乏導致人越發地去追求外在的東西,最終讓人陷入外在的誘惑和牽引當中,因為根本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當人的心靈受到罪惡沾染之後,人想要通過自己的行為來使自己得滿足,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說人為什麼不滿足的原因就是因為人有罪,人的心不再以神為中心,乃是以自己為中心,人的心靈不再為神存留位置,乃是自我在裡面掌權。

保羅談到“有衣有食就當知足”,這就是教導人不貪戀世俗的物質豐富,因為這些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這些東西不能成為人生命的焦點,人生命的焦點應該聚焦於神,因為我們是屬神的人。保羅的教導不僅僅是針對那些傳異教之人的行為,更是對於提摩太和當下每個在教會服侍人員的。

知足應該成為一個人生命成熟的流露,因為這會促使人去追求公義、敬虔、信心、忍耐、溫柔等這些內在的價值。

使徒保羅的名句這樣說:“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利比書 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