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禱文」分享(七)—「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張偉強傳道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太6:11)開展主禱文的下半部。信徒熱忱先求「神的名」、「神的國」和「神的義」後,轉為為自己需要—「日用飲食」、「罪債」和「試探」祈求。在主禱文的教導中,先將個人的需要放在次要的位置上是應該的,因為主清楚吩咐—「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然而在祈禱中,將個人需要,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並不表示我們對日用飲食所需,無須理會,絕口不提。同樣地,為日用所需而憂心忡忡,讓它佔據我們的禱告,替代「神的國」和「神的義」,亦犯了嚴重的錯誤。我們需要緊記,我們是神的兒女,我們憑信將所需帶到父神面前,祂定必看顧和保守,處理我們的需要。慈愛體貼的天父,永不會應為信徒日常所需太過煩瑣而不理。主耶穌在世時同樣行神蹟,以五餅二魚喂飽五千人,讓他們聽道後不致空肚回家。有關禱文,正代表著父神關心我們肉體的需要。

主禱文教導,是以基督徒群體為對像,是群體性的。主禱文的下半部,亦由代名詞–「祢」轉為「我們」。在初期教會,信徒生活,凡物公用,彼此交接禱告,經常一起用膳。「我們日用飲食」的禱求,不單為滿足個人日用所需,更求主賜福予其他肢體,別人的缺乏成為我們的缺乏,別人的需要成為我們的需要;有餘的就能與欠缺的分享。這正是互為肢體,彼此代求,共同享用合一群體的具體寫照。

「…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在耶穌基督的時代,工人的薪酬是每天支取的。一般來說,工人一天的薪酬是十分少的,只夠買當天的食物,難有盈餘。並且在農業的社會中,一季沒有農作收成,就可成為大災難。故此這個禱告的教導,並不是空洞無物的,在信徒朝不保夕的困匱生活中,這個教導十分適切。主耶穌並不是教導信徒—「我們日用的飲食,賜給我們」主仍是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信徒每天都需要仰望和感激主的供應;同樣的,信徒「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就夠了。」(太6:34)不要為那未知與文過份遙遠將來誓憂。

對現代的信徒來說,富裕豐足的生活,不是必然的。即使身處澳洲,仍有信徒突然失業,生活傍惶的例子。有關禱文提醒信徒,我們需要經常存著謙卑的心信賴父神,仰望祂由上而下的賜予和供應。雅各提醒信徒,「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雅1:17)今天在西方發展國家生活的信徒,由於社會建全開放制度,我們因著所受專業教育和訓練、社會關係和個人的努力,建立自己事業和財富。信徒認為自己所擁有的,是應得努力成果,我們的財富和安逸,很容易助長了我們自視,不知感恩和依靠的心。讓我們重新檢視,我們對神是否仍然謙卑信靠,還是依靠會朽壞、短暫的物質、財富和自己的能力神,亦或完全信賴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