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守衛者 楊炳宗長老
這兩週最大的新聞事件乃是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逝世的消息,各地傳媒都爭相佈道,用很大的篇幅或視頻回顧英女皇的生平。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在位七十年,成為英國史上第一位慶祝白金禧(即在位70週年)的君主,是世界歷史上有確切記錄在位期間第二長的歐洲君主、在位最長的女性君主。自從她接續父親喬治六世的王位後,一直忠於她的身份和責任,當時她需要面對英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國力衰退,和大英帝國的逐漸解體。她得不斷努力試圖保持前殖民地與英國的特殊關係。
作為國家元首,女王有保護憲法執行的責任。在向內的職責上,女王在英國發揮國家職能中的一部分,例如主持國會開幕、批准樞密令、御准議會法案以及會見首相等等。在外向的職責上,女王在世界其他地方代表英國,例如接見外國大使和高級專員、接待來訪的國家元首,並訪問海外其他國家,支持英國與世界各國的外交和經濟關係。伊莉莎白二世是英國史上出訪最多的君主,自登基以來,她正式出國訪問了325次。
幾乎每一位曾與她共事的英國首相都給予女王極高的評價。自她登基的那天起,她每天平均花三個小時在國事上,閱讀各大臣和唐寧街十號送來的文件。首相必須每週會見女王,正因如此,她可以向首相提供許多有益的忠告。
有一項不太為人知的英國皇室傳統,是君主的頭銜必須包括有「信仰守衛者」(Defender of the Faith) 這一項。這並不是泛指所有的信仰,而是單指對基督的信仰。伊莉莎白二世是位虔誠的基督徒,在晚年時,她更多次公開談到自己的信仰和對基督信仰的熱忱,並在一聖誕文告中提到基督的教導和她在神面前個人的責任是指導她生活的框架。在她最後一次的聖誕文告中,她說;「耶穌的教導被一代一代的傳下來,他也成為了我信仰的基石」。在這去基督化的世界中作公開的見證實不容易,她實在守住了「信仰守衛者」的職責。
雖然年紀漸大和身體狀況轉差時,她同意讓她的子女負擔更多國事活動,也減少了外訪次數,但她公開表示自己無意退位。因著她對基督的信仰和追念父親勇敢的性格,她時常提醒自己要效法前維多利亞女王,恪盡職責。就是這樣,她在離世前兩天還接見了英國新首相特拉斯(香港作卓慧思) 。
出生於貴族家庭以至成為王位繼承人,都不是她自己選擇的,但她卻因她對基督的信仰,從27歲開始盡心盡力去完成神所托負的工作。其實神亦給我們每位信主的人有各自的綱位,各自的職責。雖然因著我們不同的背景、出身、成長、恩賜和處境,大小有所不同,但神所要求的是盡忠。就如保羅所說的:「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9:16-17) 又說:「我為這福音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師傅。 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或作:他所交託我的),直到那日。」(提後1:11-12)
但願我們不要輕忽神交付我們的責任,都能盡忠於基督給我們的托負,努力見證和傳揚基督,作我們這時代的「信仰守衛者」。
(部份資料取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