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會期的傳統上,今天是棕樹主日,是記念主在世渡過最後七天的第一天。昔日主騎著驢駒子進入耶路撒冷,門徒和百姓把自己的衣服鋪在地上,搖著棕樹枝(約12:13)沿途向主夾道歡呼—「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太21:4)「和散那」是「現在拯救吧!」的意思。這樣歡呼,正代表以色列百姓,長久受到外敵壓迫,對彌賽亞蒞臨所發出呼喊和期盼。這位彌賽亞不單是救主,是神所差遣,更要成為以色列的王。(詩118:25-26;約12:13) 主沒有拒絕這樣的歡呼讚美,即或群眾錯誤地認為主來的目的是政治上的解放;即或法利賽人向主投訴,要求責備門徒向主的稱頌。主卻表示:「若是他們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路19:40) 主是配受歡呼、榮耀、頌讚的。
榮耀進城,是主預設的。首先祂選定騎著驢駒子進城。主早已與驢駒子的主人聯絡,預設暗示口號—「主要用牠」,致使門徒去牽走驢駒子時,不會遇上阻攔。第二,主公開進城是無比榮耀,並付上無比勇氣的行動。「榮耀」是指主以君王的身份來到,藉此應驗舊約先知撒迦利亞的話,說:「…要對錫安的居民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太21:5;亞9:9)在當代,驢並不是低賤的牲口,而是尊貴的。因為只有戰爭時,君王才會乘馬;在和平的日子,總是騎驢。主特意選擇騎驢進城,不單確認自己彌賽亞的身份,更公開宣告自己是天國的君王,並以和平之君的姿態出現。「勇敢」是指主預見此次入城,正面向十字架;他亦了解到,祂的”人頭有價”。過往,主經常隱藏於人群背後,現在時候已經到了,主選擇昂首進城,好站在舞台中央,成為萬人注目的焦點,這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確是匪夷所思。
甚麼驅使主榮耀的進城,無懼的走上十架的道路?是要忠心完成父神所交付他的。主的來到,並不是付合和滿足以色列人心目中彌賽亞的形象;而是順服遵行神的旨意,完成救世的計劃。主的國度不像屬世統治的國度—它代表侵略、控制、貪婪和無止境地擴張。主的國度是公義、拯救、溫和和捨己,為世人帶來和平。在記念主榮耀進城時,信徒當降服於主,以祂為心中的王;此外信徒要分享主的榮耀,就當以主的樣式去服侍。主所騎的驢駒子就是一個典範;—牠被「分別出來」「是沒有人騎過的」(可11:2),專為主用。牠默默無聲,讓主騎在背上,主接受歡呼,牠亦分享到榮耀,主預見耶城日後的衰敗,為城哀哭(路19:41-44),群眾均沒有察覺,但那驢駒子能感受騎在背上主的心、與主同悲。你願意成為驢駒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