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對中國的貢獻           馮國良長老

上星期天晚上在福音八講的聚會,有一段討論的時間;在談話中,一位第兄列舉了基督教在中國的貢獻,包括辦醫院,辦學校,孤兒院等等,甚至現在已經改了名字的很多所大名鼎鼎的學府,都是基督教的傳教士在中國最貧窮和最須要幫助的時候建立起來的。

這段討論令我想起戴德生。他是初期來中國的一位傳教士。他有一句名言:就是「假使我有千鎊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使我有千條生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

戴德生在教會歷史上,他被看作是一位「屬靈的巨人」,然而他只是一個跟我們一樣的血肉之軀。今天我看到馮浩鎏醫生–海外基督使團國際總主任-寫的一篇關於戴德生的文章: “戴德生的信念對今天的啟迪” ,取錄一部分與大家互相鼓勵,分享如下:

“戴德生首次抵達上海時,年僅21歲。他見到中國內地被教會所忽視,就大為震驚。當時的中國雖已有數間教堂,卻悉數設在上海等五個條約商埠內。戴德生見狀就生出一股火熱,誓把福音帶出通商口岸,帶向整個中國。他深信福音是給每個人的。戴德生不肯接受中國內地之屬靈需要被長期忽視的現狀。正是這種不妥協,促成了內地會的驚人發展,僅在短短25年間,就將福音在內地傳開了。

在為踏上禾場做預備的日子裡,戴德生曾慣常于周日去污水邊(Drainside)這地方的貧民區開展福音事工。某次有個窮苦人找到他,請他去家裡為自己那恐怕活不過當晚的妻子禱告,戴德生就答應了。在路上,那人說起自己身無分文,全家也都斷了糧。戴德生當時僅有一枚半克朗硬幣,給出去,明天的飯食便沒了著落。於是他一邊走一邊心說,身上帶著的要是散錢就好了,那樣他肯定願意把大半都分給那人。經過一路的心理掙紮,他仍沒打算把僅有的半克朗贈與那人。及至到了那人的家,他就開始為那人的妻子禱告。剛說到「我們在天上的父」時,一股深重的痛苦及罪咎感擊中了他——嘴上要別人信靠一位慈愛慷慨的父,自己卻不肯在錢的事上信靠神——他的虛偽在神面前無所遁形。既聽見神明確的指示,戴德生就把僅有的半克朗給了那窮苦的人。

戴德生及內地會曾在事工中面臨過無數挑戰。1868年的揚州事件,幾近置戴德生身懷六甲的髮妻馬利亞於死地。後來的義和團事件中,內地會遇害同工眾多,當基督徒在中國飽受逼迫,受難者數以千計的那個年代,內地會不僅不肯撤出中國,更為著增長禱告。在最艱苦的時候,戴德生寫道:「閱讀、思考甚至禱告,我都已不能,但我信靠神。」

戴德生對於中國及其教會之發展的熱心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名言,「假使我有千鎊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使我有千條生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但若據此以為中國是戴德生的人生中心或至上追求,那就錯了。上述戴氏名言還有後半句,即「不,不是中國,乃是基督。這般寶貴的救主,我們為他所做的,會嫌太多嗎?」

戴德生是千千萬萬為中國付出生命的宣教士;但他們對中國的愛都來自基督。神愛中華,神更盼望萬人悔改,不願一人沉淪。約翰福音就有這個愛的宣告:就是:

神愛世人,甚至把他的獨生子賜給我們,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