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過年時,常以吉利的說話,互相祝賀,期盼別人得到福氣。神就是萬福之本。詩人提到「…我的好處(福氣)不在你(神)以外…」(詩16:2);又說:「…在你那裏有生命的源頭…」(詩36:9)雅各指出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賞賜,都是從神來的。(雅1:17)這都說明神是一切福氣和生命的源頭。 在舊約,祭司經常宣告祝福的說話,並且這些說話是帶有神的吩咐和應許的。民6:27指出「…他們要如此奉我(神)的名為以色列人祝福;我也要賜福給他們。」前者「他們」是指亞倫和他兒子。「他們」是蒙神特別揀選、分別為聖、成為祭司的。(民3:3) 神揀選他們去肩負雙重職份,成為神與人之間的橋樑—將百姓帶到神面前,為他們獻祭和燒香,;亦將神的說話教導百姓(申17:11)、為百姓祈禱和祝福。(民6:22-27)

在新约,祭司的職份不單屬於那些教牧同工,而是那些因信而與基督相連、在基督裡的信徒所擁有。(彼前2:5-10) 故此每一個信徒均有責任為別人代求和祝福。彼得指出信徒為君尊祭司之後,更提醒他們「不以惡報惡,或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分(彼前3:9-10)。神不僅吩咐信徒要為人祝福,且應許他們—“祂要賜福、祂必賜福”。這裡帶出倆個重點:1) 信徒蒙召原為祝福他人;2) 信徒祝福他人,自己也蒙福。聖經中有「種與收的律」,也有「倍增的律」。這就是說,信徒若能夠祝福別人,上帝將賜予信徒更大的福氣;反之亦然。神不單垂聽信徒為別人祝禱,神更大大祝福和使用他們。

聖經指出「從來位分大的給位分小的祝福 [或卑小的蒙尊優的祝福(呂振忠譯本)],這是駁不倒的理。」(希7:7) 這裡清楚指出祝福的原則。在古代,位份大和尊優的,慣常指族長或一家之主。他們年紀較長、人生閱歷豐富、對神有更多的經歷、更深的認識和信心。在新約,位分的大小,可以指在基督裡份量。信徒經常讀經祈禱連繫於主、常蒙主光照、不斷信靠順服經歷神,對神的認識不斷加深。隨著在基督裡日子漸長,在靈裡便成為一個成熟、有份量的信徒,便可以去祝福那些在主裡還是年幼的。這裡是反映靈命的成熟,等次正常結果。

要成為一個祝福別人的人,便需要不斷連繫於主、在基督裡成長。彼得隨後更指出「…人若愛生命,願享美福,須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也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彼前3:10-11) 「祝福」這個字的希臘文是eulogia。eu 是好的意思; logos 是「道」、「話語」。「祝福」字義就是講好說話、積極、稱讚、鼓勵、肯定、造就人的好說話。一個願意成為祝福別人的人,經常會醒察自己身心言行,表裡一致地討主喜悅;嘴唇經常說出、身體力行地作出積極造就別人的說話和事情。在此祝願大家,成為討神喜歡、祝福別人的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