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生在沙特阿拉伯朝聖踐踏事件,讓筆者聯想起詩篇121朝聖者之歌。此詩篇屬於上行詩。所謂上行詩,就是以色列人一年三次,往錫安山聖殿朝敬拜神時所唱的歌。朝聖者心景是開朗高昂的。他一路上山,一路高歌,像一個人從遠方回到故鄉,渴想會見他們最親或最崇敬的人。詩人表示:「我要向山舉目…」(121:1)。朝聖者眼目像是專注錫安山,這是對的,但不是這裡表達的意思;因「向山」的山是眾數的。錫安山山勢不高,被諸山環繞(見詩125:2)。以色列人經常離棄神,在其境內高處山岡上,都有許多偶像和邱壇。當詩人環顧四周眾山,自問:「我的幫助從何而來?」他自答:自己的幫助不是來自山中邱壇或偶像,而是從那創造天地萬物的神而來。錫安山與其他山沒有倆樣,唯一分別,就是在山上有代表神同在的聖殿。中國人說:「山不在高,有神則靈。」重點不在山的高度、仍是神靈的體驗。面向神就能輕快與高昂,令人產生信心和盼望。
有好多人不相信神,卻仍追尋宗教的經驗;他們宗教經驗是來自神所創造世界,不是神自己。最近收到外國朋友的短訊,說要往山裡走走,吸收山中「靈氣」,其錯誤想法亦同出一徹。藝術家認為藝術就是宗教,從創作、繪畫和觀賞中,得到與宗教信仰相仿的靈感,卻拒絕有關信仰。熱愛運動的人,同樣有時從運動過程中,感到類同宗教滿足,以運動過程感受及成功感,成為自己的神。現代西方城市居住的人,特別喜歡到西藏旅行,目的是去體會另種類宗教的精神洗禮;旅行過程就是目的,不是手段;事實上在抵達西藏時,再找不到比西藏更大、更終極的事情。追尋世界美好品味事物的人,同樣是追求世界不同的屬靈經驗。對一些人來說,都是追求滿足自己,並個人對神的觀點,而不是尋求神自己。詩篇121的提醒,無論物質或精神峰頂經驗,最壯麗的風景,最神聖的朝聖旅程,都不能真正滿足人,因它們來自被造的世界;祇有創造世界的主,才能成為人的滿足。
有關詩篇亦同時指出,即或屬神的朝聖者,生命仍然脆弱無常及不可知,但上主的保護仍在其中。詩篇121篇整篇詩歌有一個確定,就是上帝的保護。從詩121:3-8短短6節經文中,有6次提及神的保護。教會近數月來,每有老弱傷病、甚至是驟然離世情況。我們心靈的信心或會搖動,祇有上主才能使我們心靈堅固(121:3)。詩人在朝聖過程,容易受傷害,往聖殿途中或會經過曠野,烈日暴曬,夜間風寒,容易染病;野獸出沒,蛇蟲毒害,危機四伏。朝聖者體會到旅途的兇險,生命的脆弱。但上主的保護在其中。筆者在13-14歲時,就經歷這種保護。有一晚上教會團契完畢返抵家居樓下,一罐可樂,疾飛而下,不遲不早,在筆者額前,觸及頭髮略過、水花四濺地擲在地上。筆者深感上帝施行拯救。生命本身是脆弱及難以預測的,人以為可以掌控明天,明天如何,實不知曉。生命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5:13-15)
深願信徒來朝見神,同樣帶著渴望與專注神的心。唯一能吸引我們的就是神自己,不是其他人、事,感受和體驗。在人生朝聖的旅程中,只有神自己是我們唯一的保護與幫助。願與各肢體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