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牧函願與大家重溫「敬拜」的意義。信徒每主日均來到教會敬拜。「敬拜」一詞,表達人對神的尊崇。「敬拜」英語譯作worship,是由worth 加上ship所組成;其意即是「值得」崇敬。神是創天造地的那位,也是生命氣息及一切美善的源頭,祂配受一切榮耀和尊崇。新約希臘文「敬拜」proskuneō 有鞠躬或吻手以示謙卑的意思;以東方式的表達,可以「以口向下,五體投地」自卑地對上主崇敬。近年敬拜的表達偶有爭議,應「安靜」還是「熱烈祝慶」地投入進行?昔日在主的年代,同樣有爭議—敬拜應在基利心山上,還是在耶路撒冷聖殿中進行?所爭議的不單是「正統」,亦可能涉及大批奉獻的祭牲食物和金錢。主耶穌向撒瑪利亞婦人指出:「神是個靈(或無個字),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4:24)按上述經文「神是個靈」正確的翻譯為「神是靈」(新譯本、呂振忠及NIV等譯本聖經,均如此翻譯)。神是無形、無體、無所不在的;是故在十誡亦提醒信徒,不可有任何形象表達這位超越萬有,卻又貫乎信徒中間的神。假設神是「一個」靈,那就意味著有第二或第三個神靈的存在。這是錯誤的,因神是獨一的,宇宙間確有被造的靈存在,例如天使就是服役的靈,卻不能將他們與獨一的神等同。
人的靈是人最寶貴的部份,是神創造人時所賦予的。神是靈,人要敬拜祂,就應以敬虔的「心靈」去尊崇、稱頌和感謝祂。神是聖潔無瑕的,要與神有契通,人必須懺悔和認罪,有蒙神赦免潔淨及稱義的身份,才能到神面前敬拜。「誠實」原文翻譯是「真理」,意即在敬拜時,不只以敬虔、誠懇的態度,更須要合乎「真理」。任何朝拜者均以誠懇敬虔的態度去朝拜,但能按真理去敬拜的卻很少。在香港,有些廟堂在農曆正月會舉行「觀音借庫」,意即信眾可向偶像求福,無限借貸;待日後求願應驗,發了財後才賞還!很明顯,這樣安排就有違真理,敬拜變成交易了!在聖經中,每提到真理,均指向神的話語;主耶穌亦宣告,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14:6)這代表唯有透過耶穌基督的受死代贖,才能達至真正的敬拜。保羅亦提醒信徒,「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信徒以誠以靈,按神的說話而活,藉著基督的代贖,以基督謙卑虛己、忠誠和服侍為榜樣,尊神為大的態度來到神的面前,我們的敬拜,那有不蒙神悅納。在這樣的心態下去準備參與每主崇拜,那有經常遲到早退,服飾過份隨便,聚會時沉默打盹、又或分心左顧右盼、絮絮不休,奉獻隨便呢?!求主調較我們的身心,致使我們每主日都能盡心盡力,全情投入的敬拜!英國的大主教William Temple曾指出:「只有一件事──「敬拜」可以拯救這個世界脫離政治的混亂和社會的崩潰。敬拜能夠讓神的聖潔活化我們的良心,讓神的真理餵養我們的思想,讓神的美麗淨化我們的想像力。敬拜讓神打開我們的心門,讓神的愛進入我們的心中。」深願每位信徒,在敬拜時間都能尊注於主,有一個美好敬拜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