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傳主的心(太9 :35-39讀後感)            張偉強傳道

今年教會主題是「承傳聖工,興旺福音」。事實上,基督教會所強調的,不單是聖工的承傳,更加是生命的承傳,因為先有生命,才有事工,沒有生命的事工,是欠缺價值和意義的。生命的內涵與品格,必須先於工作,生命才得以傳遞,事工才能繼承。箴言4:23同樣指出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心靈」在生命和事奉中,佔有極重要性的位置:有怎樣的心靈,就有怎樣生命,也帶來有怎麼樣的事奉。體恤和從屬於主的心靈,才能孕育出像主的生命,為別人帶來造就、榮耀歸主的事工。

太9:35-38描述主在世的事工及服侍的心態:「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1)祂是一位殷勤福音的傳遞者:為著世人身心的需要主走遍各城各鄉,從早到晚沒有停下來,到各處服事和幫助人;在會堂教導別人,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也在受人忽視的鄉間,傳講天國的福音。然而,每位信徒要像主能建立有效的福音事工,就必須肯定自己的信仰,深信從主領受的福音大能,對別人有幫助。主表示:「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 。」(約9:4)這不單指要找緊時間,也肯定有關事工的性質和意義。主所作的是差祂來的父神,要祂作的,是「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的事工。學效主的信徒,同樣可以確定地說:「我知道所信是誰!」並且確信福音能扭轉生命,拯救一切相信的人;別人可以賴此為生。(2) 承傳者的生命是愛和憐憫的生命。他/她必先領受主的恩情,才有生命和愛分享。沒有愛的心靈,承傳者的事奉,必定是機械而呆板,欠缺生氣,沒有力量,難以持續。他們即或知道一切天國福音道理,並傳道方法,也不能感動人心。耶穌事奉的動力是源於一顆憐憫人的心腸。經文指出,主「…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祂顧念困苦流離者,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主回答法利賽人質疑時表示:「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太9:13)福音書常記載主看見人間疾苦,「動了慈心」。(可1:41)信徒若像主有憐愛的心腸,就能如保羅為未信的人「大有憂愁,心裡常常傷痛」(羅馬書9:2)。那懇切的聲音和態度,連無心求道的人,也必受感動。要不然,信徒雖面對福音機會,仍會錯失。

隨後在同一段經文,主挑戰門徒:「莊稼多,作工的人少」(太9:37)。教會和福音事工中有很大的需要,就是需要更多的人被栽培,被訓練。信徒當向主祈求,差遣祂合適的人,參與生命和福音承傳工作事奉。問題是:誰能體恤主的心,起來為主分擔?2月第三主日(21/2),教會訂為福音主日,我們是否願意在福音承傳事工上,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