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恩堂在八月中快將踏入「進堂十周年」,在此為教會感恩。十年的日子,說長不算長,說短也不算短。廣東俗語有云:「十年人事幾翻身」,這正顯示在短時間內,人事興替,物換星移;另一方面亦有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也反映出培育人才,建基立業,需要長時間耕耘。栽培人才如是,建立教會亦然!詩篇90篇是神人摩西晚年人生的回顧,並對苦短人生慨嘆的禱告。摩西是神所重用的僕人、民族偉大領袖、頒布神律法的先知、在當代被神稱為最謙和的人。他尚且哀嘆,「數算自己的日子」(詩90:12);我等平庸後輩,豈不更要數算嗎?
摩西遵從神的吩咐,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往迦南,在西乃山與神立約,領受神的律例。及後他們經過年多的時間,就抵達迦南地的邊陲。摩西派出十二名探子到當地窺探,然而十名探子回報,當地亞納族人身材高大,相對弱小的以色列人,面對強敵則必敗無疑。民眾因有關言論而信心崩潰,再次埋怨神,不肯進入迦南,寧願返回埃及;結果被神懲罰,在曠野漂流達38年之久。上一代的以色列人均死在曠野,不穫進入應許之地。摩西慨嘆他們人生虛度:「…如夜間的一更…如睡一覺…如水沖去…如生長的草」(詩90:4-5)。以色列人本是神所愛和揀選的子民,不單沒有心存感恩,相反整天在曠野埋怨爭吵,最終不得進入安息之地。在這漫長的40年中,聖經對他們的記載只有一年多的歷史—出埃及、與神立約、領受律法,建造會幕等,餘下在曠野的38年,均是空白,沒有任何值得記錄的事情。38年的人生,因著不信、嘈吵、終日比較和埋怨:無人帶領、無水和食物供應、神所賜下食物單調乏味、彼此相爭等,人生變得沒有內容、意義和作為。摩西說,這樣的人生就好像一聲的嘆息!
這是我們人生及教會的歷史嗎?摩西指出人生雖可活到七十或八十歲,若沒有神的同在和肯定,均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詩90:10) 在基督裡的人生,即使是2-3年或更短日子,仍會有價值和蒙紀念,因是活在神的旨意和計劃中。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和被肯定。英國大文豪沙士比亞曾說:「人生好像一篇文章,不在乎長短,乃在乎內容。」主在世只活了卅三年,卻在最後三年,完成永恆和普世的救贖。但以理活到八十多歲時,仍每天三次為「七十年回歸耶路撒冷」懇切代求。保羅提醒信徒:「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 他更指出:「…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要愛惜光陰…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 5:15-17) 在踏入頌恩堂記念十周年日子,願與各肢體彼此互勉,多傳福音,多作主工,一起「數算自己的日子…得著智慧的心。」(詩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