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主題經文,源自腓1:5-6。昔日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將福音首次傳入歐洲(時約主後50-52年),並在腓立比設立教會。(徒16章) 數年後,保羅在耶路撒冷結束第三次宣教旅程,在聖殿中被猶太人誣衊及捉拿;最終需要上訴該撒,被送往羅馬(使26:32, 28:14)。及後他在羅馬被囚時,寫下腓立比書及三卷監獄書信(時值主後62年)。腓立比教會(以下簡稱教會)是一間朝氣蓬勃的教會,只有十年歷史。教會成立之初,規模細小,信徒人數不多;相信只有賣布疋女商販呂底亞、巫鬼所附女奴、獄卒一家等。但十年光景,教會持續發展,成為日後支持福音工作眾教會典範。保羅稱讚教會,是一間「從頭一天直到如今」與他「同心合意」致力宣揚福音的教會!保羅慣於在傳福音同時,以編織帳棚為生(使18:3),免招人話柄。然而他特別感謝教會,差遣以巴弗千里迢迢來到服侍及餽贈(腓2:25;4:15)。可見教會雖資歷尚淺,卻胸懷普世福音禾埸,支持宣教事工;即或保羅身繫囹圄,對他仍不離不棄。

保羅與教會的關係密切,寫該書信時溫馨洋溢。他說:「我每逢想念你們」、「切切的想念你們眾人」、「我所親愛、所想念的弟兄們,你們就是我的喜樂,我的冠冕…」(腓1:3,8; 4:1)身在監牢中的保羅,更樂於與教會分享在苦難中仍能喜樂的心得。保羅宣稱:「我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腓1:8) 落在百般試煉中,理應讓別人去體恤他的艱辛苦困,然而保羅卻以基督為生命焦點,愛主所愛,求主所求,關懷信徒靈命的需要,不以自己目前光景為念。

他並且對當日教會諄諄善誘的勸導:(1)基督為生命的中心:他提醒信徒,「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因我活著就是基督」。(腓1:20-21) 生與死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保羅認為不論在任何情況和環境,是生或死,均要顯出基督的榮美。信徒活著就基督代表,為主而活,一生活出基督。(2)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保羅提及的「心」是指「心思」及「態度」。主曾說:「我心裡柔和謙卑」(太11:29)。主慈愛、憐憫、體恤人的軟弱、赦免和寬恕。祂對在行淫被捉拿的婦人說:「沒有人定你的罪嗎﹖…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10-11) 祂心繫拯救,責備門徒心胸狹隘,對拒絕福音的人欠缺憐憫:「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路9:56) (3)基督為人生目標和方向:他勉勵信徒,「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腓3:13-14) 保羅因教會與他同心興旺福音而喜樂(腓1:4-5;4:1)。倘若教會能以保羅的教導為生活行為的依歸,那麼,他的喜樂就更大和滿足(腓 2:2-3)。事實上他十分掛念教會倆位好姊妹,勸導她們要和好,彼此以基督的心為心。(腓4:2) 這也是他寫此書信的目的。這十年歷史的腓立比教會,確有很多值得我們學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