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究竟在哪一天? 馮國良
復活節慶祝耶穌從死裡復活,並給全人類帶來永生的盼望。耶穌的復活記載在四部”福音書”:上面記載耶穌基督被門徒出賣,繼而被帶上法庭,並在星期五被人釘死 於十字架上。由於猶太人的法律,星期六是安息日,一切活動都要停止,基督的追隨者祇好在星期五日落前將基督的遺體草草安葬在一個墓穴內。星期 日早上,當人們再次去到基督的墓穴時,就發現不見了耶穌的屍首:最先是幾個女人發現他的墳墓空了,接著耶穌在她們及耶穌的門徒們面前顯現,並和他們同吃、同談話。在下面的四十天中,更有數以百計的人目擊了復活的耶穌,直到他升天。自此,基督徒就將紀念基督復活的星期日稱為「復活節」,而同時,復活節之前的星期五,就定為「受難節」。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在西元325年召開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確認了星期日是耶穌死而復活的日子,所以復活節就在每年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舉行。
大家有沒有發覺,每一年復活節假期的日期都是不固定的,有時候,我們會早在 3 月底就過復活節,有時候又要等到 4 月下旬才是復活節。為甚麼這個假期會如此飄忽不定的呢?每年復活節的日期又根據些甚麼準則來確定呢?原來。復活節那一天,是經由三個曆法(西曆,陰曆,一星期 7 日這三個的制度合併出來的,通常是被定在三月二十一日或該日後月圓以後第一個星期日。所以每年3月21日以後,出現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就是復活節;惟計算復活節的方法,自古以來均十分複雜,拉丁文Computus(計算)一字更專指計算復活節的方法,而羅馬教會及東正教會的計算亦略有差異,令東西方復活節可在不同日子出現。
1997年,國際普世教會協會在敘利亞召開會議時,曾建議改革計算復活節的方式,並建議統一東、西教會的復活節,但至今絕大部分國家仍沒有跟隨。因這節日的淵源最早並非來自基督教, 所以仍有一小拙信徒不守這復活節, 其實我們要看的是這日子灌予的意義:基督耶穌捨命釘上架的愛, 應全人類一同記念, 我們也不是在推動全球使更多人認識並得著救恩嗎?
耶穌基督復活了,他也應許我們將來也有復活。生命的復活帶來我們人類希望, 就如春臨大地, 絕處逢生!盼望我們一同記念主耶穌的十字架, 感謝復活的主救贖的恩典。 (部分資料來自 JGospe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