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同是一家人,須要互相關懷           馮國良

基督徒是神家一家親,這是很密切的關係,是其他社會團體沒有的。

既然是一家人,我們就應該要互相認識。這不只是“招待”,“迎新”同工的工作;也不只是長老,傳道的責任;而是每一個信徒應有的本份。我們教會不大;要是你還不認識一些會友;請你務必在崇拜後找他們自我介紹。連家裡的人也認不了幾個,實在講不通,更對不起我們的天父。對嗎?

教會的會眾不單要彼此認識,更應該彼此就造,互相幫忙。這是我們日前提議要在崇拜後,詩班練詩前,騰出半小時讓大家可以互相溝通的原因。這個時候也是我們用來歡迎新來賓的,好讓他們感到溫暖,感到受歡迎,感受到主的愛;所以這半小時特別重要。

教會不夠地方,中文堂除了崇拜,也是會後大家團契的場地;更是詩歌班練唱的場所;所以崇拜要是延遲,就影響了以上的操作。我們經過討論,禱告;也考慮過提早崇拜時間;或請詩班在十一點半才開始練詩。可是以上兩者都不易施行;最後還是決定大家都稍為減少份內的時間,崇拜仍然照舊九點三十分開始,但詩歌敬拜只用十五分鐘;證道三十五分鐘;加上詩歌班獻詩,領聖餐,報告,奉獻等….望能在十點四十五分左右結束。這樣的話,要是詩歌班仍然在十一點十五分開始練詩,便有三十分鐘的時間讓會眾互相問安,團契,迎新,茶點。在這個時間,我們也盼望替有需要的弟兄姊妹禱告;所以在會後,有傳道或長老和姊妹們留步提供這項服務。(有需要的弟兄姊妹請散會後到講臺。)

經驗告訴我無論作什麼決定,都會有一部份的人不同意。以上的決定當然也不例外。大家提的意見都差不多:就是覺得自己的項目不夠時間;但也同意會後交通團契的重要性;所以希望我們不單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整個教會的需要。當然偶爾遇到有特別報告或弟兄姊妹有見證分享,可以接受崇拜遲一點結束。不然的話,我們就要事先準備好我們負責的部份,避免超時。

我們既然是神家裡的人,除了星期天的團契,還需要平時互相支援,互相鼓勵;互相關懷;所以參加教會小組是最好的方法。小組人數不多,大家熟識了,就能彼此分憂,互相代禱。一個教會就應該如此。所以我鼓勵會眾,可能的話,儘量參加小組。要真不可,我們正在籌備好幾個關懷小組。這些有負擔的弟兄姊妹會按會眾的需要去關心他們。我們已經在上星期天舉辦了第一次會議。在不久會正式成立關懷探訪團隊。希望有更多的弟兄姊妹能參加這個事工。要是神感動你,請你與傳道長老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