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平安? 巴刻
讓我們思想神所賜的平安(英文聖經一般譯作“peace”,中譯可作“平安”、“和好”、“和睦”、“和平”等)。神的福音把什麼賜給我們?我們若說是“神的平安”,相信沒有人會反對,但人人都明白嗎?詞語用得正確,卻不保證衍生的觀念也正確!許多時候,神的平安仿佛被理解為一種內心平和、愉快及釋然的感覺,是源於對神的認識,並可護衛我們克服人生最大的打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一方面,神並非如此嬌縱他的兒女,任何人持這種想法將會大感震驚;而另一方面,神的平安真正的基本要點,根本不會涉及這概念。
這種把神的平安解釋為感覺(如先前所言,乃是誤解)所衍生的真理,是神的平安帶給我們能力,讓我們得以面對及容忍本身的頑劣和失敗;同時,亦要在“禍福難料”的境況中懂得知足(基督徒常說神總有最好的安排)。這解釋所衍生的真理忽略了得著神的平安需具備的首要條件,沒有它便不可能有其他好處,它就是:得蒙赦免和被接納進入約中,也即是被收納進入神的家。我們若還沒有提出人與神的關係要作出改變(為敵變成朋友,忿怒變成愛,定罪變成稱義),和平的福音尚未真正傳開。
神的平安最首要是“與神和好”,這是由神與我們對敵,變成神幫助我們的狀況。若不以此為出發點,來解釋神的平安,都只是誤導。今天其中一個最可悲的諷刺,就是自由派和激進派的神學家相信自己能夠為今天重新詮釋福音的同時,卻大體上摒除了神的忿怒、罪咎、定罪和神與人為敵等教義,以致他們根本無法介紹福音,因他們說不出和平的福音解決了什麼基本問題。
因此,神的平安最首要和最基本的解釋,是一種赦免和接納的嶄新關係——是從挽回祭帶來的。耶穌復活後,在樓房上向門徒顯現,他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約二十19-20)。他為何這樣做?不僅是為了確立他的身份,更是要提醒他們,他在十架上所作的挽回祭已使他們與父神和好。他代替了他們受苦、為他們代受了刑罰,且為他們成就了和平。如今,他以復活的大能顯現,將那平安帶給他們。“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惟有當我們承認我們本來是與神為敵,神也與我們為敵的時候,耶穌卻“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西一20),才開始真正認識神的平安。
(選自《認識神》,尹妙珍譯,福音證主協會出版。)